<wbr id="gfmja"><ins id="gfmja"></ins></wbr>
<wbr id="gfmja"><ins id="gfmja"></ins></wbr>
        1. 核心藥品步入收獲期 多家創新藥企去年業績大增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4-18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4月16日,已有46家創新藥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年報,其中34家實現營收正增長,同比增幅最大的為上海誼眾,高達5686.75%。從歸母凈利潤來看,36家實現正增長,其中海普瑞、凱萊英、安科生物、博騰股份、方盛制藥等5家上市公司業績增長超過100%。

            部分創新藥企實現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核心創新藥品步入收獲期。進入2023年,創新藥市場正逐步回暖,利好政策頻出,藥企布局創新藥提速。

            多家公司業績增長明顯

            因首年實現扭虧為盈,上海誼眾成為2023年科創板首只“摘U”的上市公司。公司表示,2022年是公司核心產品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膠束獲批上市后的首個會計年度,是公司踏入產品商業化征程、重大轉折的一年。

            受益于此,上海誼眾實現扭虧為盈,2022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1.43億元,而上年同期則虧損近400萬元;扣非凈利潤為1.03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773.27萬元。

            此外,科倫藥業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189.13億元,同比增長9.46%;實現歸母凈利潤17.09億元,同比增長54.98%。公司表示,子公司科倫博泰創新研發項目與MSD達成合作協議以及有償獨家許可,2022年科倫博泰對MSD確認收入7.3億元,增加歸母凈利潤3億元。

            近期,AACR(美國癌癥研究協會)會議將召開,據西南證券數據顯示,目前,超過20家A股與H股創新藥公司將在本次AACR會議上披露創新品種的數據,包括和黃醫藥、諾誠健華、恒瑞醫藥、百濟神州、信達生物等。

            也有不少上市藥企以公告的方式向市場透露相關研發進展。如艾力斯4月4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自主研發的1類小分子靶向藥伏美替尼針對EGFR或HER2突變晚期NSCLC患者的Ib期臨床試驗獲得藥物臨床試驗批準,伏美替尼20外顯子插入突變NSCLC一線治療適應癥獲得藥物臨床試驗批準。

            機構也在通過調研方式關注上市公司創新藥布局。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超過200家醫藥公司被機構調研,其中不少公司屬于創新藥領域。

            東方證券認為,創新藥值得長期看好,創新藥行業仍在底部,有望逐漸修復。一方面,醫保談判結果符合降價預期,控費影響趨緩,創新藥品種以價換量,業績逐漸兌現;另一方面,審評審批政策持續鼓勵創新藥,加快創新藥品種審評審批速度。

            藥企加速布局創新藥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均認為,創新藥研發依然是醫藥行業長期成長的最大動力。在多項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創新藥今年或將迎來快速發展,且行業投融資景氣度有望回暖。

            “創新藥是整個醫藥產業未來發展的核心方向,也是政策鼓勵支持的方向?!背戌筚Y本合伙人徐泯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事實上,創新之路并不容易,失敗是高概率事件。但總有企業靠腳踏實地的研發、有效的市場開拓以及優質的商務拓展走向成功。

            在研發投入方面,已披露2022年年報的46家創新藥上市公司中,共計研發投入58.7億元,較2021年的44.37億元增長32.31%。

            步入2023年,上市公司更加注重對創新藥的研發投入,堅持創新研發方向。例如,百奧泰擬定增募資不超16.4億元,投入12.89億元在新藥研發項目上;翰宇藥業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曾少貴先生為支持公司創新藥項目研發,擬向公司提供不超過2億元的無償借款。

            在政策方面,近期有關創新藥的利好政策再迎加碼。日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發布了《藥審中心加快創新藥上市許可申請審評工作規范(試行)》,文件提出,兒童專用創新藥、用于治療罕見病的創新藥以及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程序的創新藥享受上市許可申請加速審評,明確溝通交流和審評時限。這有利于加快創新藥的上市進程。

            在巨豐投顧于曉明看來,隨著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和創新藥研發的不斷推進,今年我國創新藥上市速度和數量可能會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在腫瘤、心血管等領域。

            市場方面,近期創新藥板塊頻受資金青睞,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截至4月14日,4月份創新藥板塊指數漲逾8%,多只個股漲幅不俗,如首藥控股、海創藥業、亞虹醫藥等漲幅均超30%。

            不過,徐泯穗提醒,當前很多市值大、有影響力的創新藥上市公司依舊沒有擺脫虧損的困境。一方面是由于高額的研發投入,另一方面緣于me-too類靶點的競爭激烈,新入局者的增加導致終端價格大幅下滑。投資者要仔細研究公司產品線、市場空間、營銷能力以及后續融資和研發能力,謹慎選擇投資標的。(記者 賀王娟 馮雨瑤)


            轉自:證券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北京將全面推開醫藥分開綜合改革 藥品零差率銷售

            北京市政府今天正式宣布,自4月8日起,北京3600多家醫療機構將推行醫藥分開綜合改革。這次醫藥分開綜合改革的核心內容包括,取消藥品加成和掛號費、診療費,所有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設立醫事服務費;對435個醫療服務項目價格...
            2017-03-24
          • 淺析我國藥品流通行業如何打破微利格局

            無論在國內外,藥品流通行業注定是一個微利的產業。根據主要上市公司的年報,我國最大的醫藥流通企業國藥控股、華潤醫藥和上海醫藥的2016年凈利潤率分別為3 8%,4 2%和2 5%。
            2017-04-11
          • 我國藥品流通行業將進入全新的“競合時代”

              對于推動藥品流通行業改革發展的今后工作,商務部將逐步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和流通效率,指導藥品流通企業改革,力促行業集中度提高,打破醫院終端壟斷。中投顧問日前在《2017-2021,中國醫藥流通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
            2017-04-12
          • 我國兒科缺醫少藥嚴重 九成藥品無兒童專用劑型

            隨著“全面二孩”時代來臨,兒童的用藥安全需要給予更多關注,才能讓孩子的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近日宣武醫院主任藥師王育琴在舉行的藥源性疾病與安全用藥中國論壇上表示。
            2017-04-1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白浆的游戏视频
          <wbr id="gfmja"><ins id="gfmja"></ins></wbr>
          <wbr id="gfmja"><ins id="gfmja"></ins></w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