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r id="gfmja"><ins id="gfmja"></ins></wbr>
<wbr id="gfmja"><ins id="gfmja"></ins></wbr>
        1. “東邊日出西邊雨”彰顯全面注冊制“把關”威力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4-18





            隨著注冊制改革穩步推進,IPO企業數量和募資總額不斷攀升的同時,IPO終止數量也明顯增多。同花順數據顯示(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截至4月10日),A股新增上市公司數量突破86家,募資共計965.42億元。與此同時,IPO終止企業數量達到80家(包括終止審查、終止注冊及審核不通過等情況),高于往年同期。


            “注冊制提升了市場包容性和審核效率,但并不意味著對企業上市標準的降低,相反更加強調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和完整?!睒I內人士分析指出,全面注冊制下,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營造良好的資本市場生態、嚴把入口防止企業“帶病闖關”將是監管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


            多數企業自己打“退堂鼓”


            據了解,從終止企業擬上市板塊分布情況來看,今年以來80家IPO終止企業中,創業板終止數量高于其他板塊,達到46家,科創板19家,北交所7家,深主板5家,滬主板3家。從保薦機構情況來看,海通證券8家、招商證券7家、國泰君安6家,占據前列;從行業劃分來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分別以19家、10家和9家,位居前三。


            值得關注的是,從終止原因來看,80家IPO終止企業中,主動撤回企業數量最多,特別是創業板,達到42家,占終止企業總數一半以上。


            “全面注冊制下,監管部門對IPO申報審核從嚴,特別是現場檢查從嚴、對保薦機構現場督導從嚴及處理處罰力度加大等產生了較大威懾力?!敝敹悓弻<?、江蘇四維咨詢集團首席咨詢師劉志耕表示,主動撤回率高說明IPO企業和保薦機構已經充分認識到,如果IPO申報質量存在瑕疵,帶病申報,是很難“闖關”成功的。


            “創業板撤回企業較多,應該與去年底深交所修訂創業板企業發行暫行規定有關?!币晃槐本┩缎腥耸吭诮邮苡浾卟稍L時指出,深交所的修訂細化創業板定位的要求,更清晰、更準確地展現并突出創業板支持科技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優勢和特色。


            2022年12月30日,深交所發布了《創業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2022年修訂)》,明確了創業板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評價標準,圍繞創新性和成長性兩個維度,從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研發投入金額、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等方面,設置了符合準確把握創業板定位實際需要的具體衡量指標。


            上述投行人士認為,隨著2022年經營業績情況出爐,不排除擬IPO企業經匡算自身財務指標未達到上市要求或者板塊定位標準后,便及時撤回從而終止IPO。


            “一查就撤”現象有所改善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IPO終止企業中,約30家企業已回復二輪及以上審核問詢,從問詢的問題來看,主要包括:板塊定位、客戶與供應商、毛利率、關聯交易、資金流水核查、期間費用等方面。


            如4月10日撤回科創板IPO的蘭寶傳感,在第二輪審核問詢中,科創屬性及市場地位仍被追問;沖刺創業板的軍陶科技在回復了兩輪審核問詢后,又被深交所下發審核中心意見落實函。遺憾的是,尚未披露意見落實函的回復,軍陶科技便于4月4日撤回了上市申請。


            此外,監管層的現場檢查、現場督導對于擬IPO項目形成的威懾力,也成為申報企業主動撤回的重要原因。


            2月9日,科都電氣因撤回上市申請而被深交所終止審核。隨著科都電氣的撤回,2022年第四批抽中現場檢查的3家IPO公司全部撤回,另外兩家公司深圳大成、江蘇博濤在被抽中現場檢查一個月內便迅速“撤單”。


            劉志耕認為,部分IPO申報企業,往往存在申報質量有瑕疵等問題,甚至還隱瞞了一些嚴重問題,一旦接到現場督導、現場檢查的通知恐被發現,因心虛而信心不足,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往往會主動撤回申報資料以免受到進一步的處罰。


            不過,今年以來,這種“一查就撤”的現象有所改善。在今年1月6日被抽中的年內首批5家現場檢查IPO企業中,目前只有羊絨世家一家撤了材料,其余4家均因更新財務資料處于“中止”狀態。


            業內人士指出,“一查就撤”現象有所改善,與監管部門切實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密不可分。


            今年2月17日,深交所發布《關于進一步督促會員提升保薦業務執業質量的通知》,對注冊制下IPO保薦業務執業質量較低、內控風險較大的保薦機構,實施現場督導、專項自查的差異化監管安排。同日,上交所也發布了相關現場督導文件,對于“一督即撤”的保薦人、獨立財務顧問等主體,后續將視情況實施現場督導。此外,中國證券業協會于2022年12月發布的《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質量評價辦法(試行)》也明確指出,將申報項目撤否情況記入評價指標體系。


            “若保薦項目選擇‘一撤了之’,這會讓投行面臨較大的監管壓力?!痹趧⒅靖磥?,IPO項目撤回數量上升不僅會影響保薦機構的聲譽和對其執業質量的評價,而且還會影響保薦機構未來對項目的承接。特別是將現場督查與撤否率掛鉤,將倒逼保薦機構嚴格審核保薦項目,這將使得“一查就撤”和“申報占位”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扭轉。


            投行人士也表示,“一查就撤”現象有所改善,從側面也體現出在監管不斷壓實各方責任下,保薦機構執業質量進一步提升,有底氣應對現場檢查。


            監管持續嚴把“入口關”


            全面注冊制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更加清晰,這對保薦機構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實行注冊制并不意味著放松質量要求,不是誰想發就發?!弊C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在此前就全面注冊制答記者問時強調,在前端,堅守板塊定位,壓實發行人、中介機構、交易所等各層面責任,嚴格審核,嚴把上市公司質量關。


            3月17日,證監會通報了2022年首發企業現場檢查有關情況。根據通報,2022年,證監會共完成對主板、科創板和創業板共計28家首發申請企業的檢查及處理工作。針對現場檢查發現的問題,監管部門按照性質及對信息披露或執業質量的影響,對1家涉嫌違法違規的企業移送稽查;對9家信息披露存在重大問題的企業及5家執業質量存在重大缺陷的保薦機構,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或由交易所采取出具書面警示的自律監管措施。


            證監會指出,下一步將結合全面注冊制實施需要,充分貫徹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監管理念,加大發行上市全鏈條各環節監管力度。在首發企業現場檢查工作中,嚴格落實“申報即擔責”的監管要求,壓嚴壓實發行人的信息披露第一責任及中介機構的“看門人”責任,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引導各方切實提高信息披露質量,提升投資者權益保護水平。


            “全面注冊制下,監管部門不斷強化針對發行人和中介機構的監管力度,保薦機構將面臨更大的監管壓力?!眲⒅靖赋?。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保薦機構不僅要勤修內功,扎實做好對擬IPO企業的盡調核查工作,還要充分發揮價值發現能力,踐行好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發展的責任。(記者 張紋)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白浆的游戏视频
          <wbr id="gfmja"><ins id="gfmja"></ins></wbr>
          <wbr id="gfmja"><ins id="gfmja"></ins></wbr>